戴在头上的手拭[2]
头巾可以遮阳,没有头巾的时候蛙儿子就会拿叶子来顶头上(在这里小D想吐槽一句分明有帽子为什么不戴= =)。手拭会增加蛙儿子去城市的概率。这种棉质的织物具有很好的吸水性能,可以一物多用,而且美观时尚,在城市中旅行的蛙儿子佩戴起来确实再合适不过。
事实上现在常用的头巾是“魔术头巾”。尤其是在户外圈子里,魔术头巾不只是非常实用的装饰物,也经常会成为好友间相互赠送的小礼物。协会在23届成立大会时发布了一款纪念版头巾,有意愿也可以联系相关山友订购哦~吐槽颜色的请看文末的总结。
▲山诺会纪念头巾
▼魔术头巾使用示例
二 帐篷
帐篷是小D用游戏刚开始的资金和头巾一起买的,会增加蛙儿子去向野外的概率。没有帐篷的时候蛙儿子也会去野外,但会很艰苦,只能搭建临时的庇护所。
临时帐篷和三种不同价格的帐篷
这种庇护所是用木棍作为支架,周围围上布料搭建起来的,并在里面铺设干草之的东西以避免下面太过湿寒,帐篷外面会压上石块以固定。
庇护所的搭建主要是为了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减少与外界的热交换(说人话就是不让自己冻着)。这点很重要,湿度和风速增加都会加速带走身体的热量。蛙儿子的庇护所可以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庇护环境。
不同形状的临时帐篷[3]
而下面铺设的一些草、树叶等物则可以一方面防潮防寒,减少与地面的热交换,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一个相对松软舒适的休息环境。在这里感谢乌龙准备的那期点亮荒野,没掌握好的记得复习啦~
低海拔常用:芒草、蕨类植物、阔叶树落叶
中海拔常用:杜鹃林落叶、松科植物针叶、柳杉树叶、竹叶
高海拔常用:竹叶、杉树树叶、地衣苔藓
低海拔常用:芒草、蕨类植物、阔叶树落叶
中海拔常用:杜鹃林落叶、松科植物针叶、柳杉树叶、竹叶
高海拔常用:竹叶、杉树树叶、地衣苔藓
蛙儿子还升起了篝火,这也可以为自己提供热源和光源,同时达到驱赶野生动物的效果。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庇护所了。
但庇护所毕竟在安全性和舒适度上都不如帐篷。前两种帐篷结构上是一致的,同属印第安式帐篷。这种帐篷起源于寒带地区游牧民族常用的圆锥式建筑,如我国鄂伦春族的撮罗子、鄂温克族的斜人柱。
▲印第安建筑[4]
▼某牌印第安式帐篷
不过在户外很少会用到这种使用大量支撑杆结构的帐篷,相似风格的是通过一根支撑杆和数个地钉、风绳固定的金字塔帐篷。这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帐篷,在早期的登山运动中比较常用。由于其优秀的抗风性能以及便携性等优点,现在常在一些追求轻量化(UL)的人群中使用。但难以在硬地面搭建和帐内容易结露也是这种帐篷的劣势。某老山友使用的就是一款超轻的金字塔帐篷。
某老山友和他的小窝
当小D割了数天草,攒了一些钱,一咬牙给paper买了最贵的那款帐篷后,惊讶地发现帐篷居然换了个样式。这是一款双杆交叉支撑的圆顶式帐篷。这种帐篷比金字塔、鱼脊式帐篷重,抗风性不如金字塔、隧道式、多杆式帐篷。但对地形选择上比金字塔、隧道帐更灵活;抗风性比鱼脊式、青蛙帐要好;重量上又较多杆式等有优势;而且价格上这种帐篷一般也更亲民。所以由于比较均衡,成为了现在户外最流行的露营帐篷类型。协会所使用的帐篷,也几乎全是这种结构。
营地中的帐篷(2017.10.1,磨盘山)
三 舟(碗)
星星家的漂流蛙(感谢星星供图)
蛙儿子会把碗当舟用,碗能增加蛙乘船的概率。小D未从事过水上运动,不敢在装备上妄言。但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办展时了解过漂流长江、黄河的壮举,前两天又有幸见到了当年漂长江的四位勇士,所以在这里扒一扒漂流运动的那些历史。
世界几大古文明的诞生地都是相依在大河流域而存在。人类对水域极其依赖,借助舟船等工具捕渔、出行就成了推动人类生存与繁嗣的必需选择,这也就是舟船漂流的起源。正如蛙儿子会用碗过河一样,人类用于涉水的工具也可谓很任性。
“包荒,用冯河 ”(《易经》),”包荒“即葫芦,是古老的漂流工具之一。而像蛙儿子那样涉水游玩也自上古有之: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千初,流沫四十里。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游而拯之。 ”然而,这位泳者上岸后却放歌而返,原来是一位善泳者在水上游戏娱乐。[5]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千初,流沫四十里。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游而拯之。 ”然而,这位泳者上岸后却放歌而返,原来是一位善泳者在水上游戏娱乐。[5]
但漂流运动在我国兴起,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探险家沃伦夫妇准备带队漂流长江,被称为”人类对地球最后一次征服“。西南交通大学职工尧茂书决心抢在美国人之前,靠国人自己力量完成长江首漂,后在漂行千余公里后遇难于金沙江。国内遂掀起漂长江的爱国热潮,最终凭借落后的设备以极为惨痛的代价完成长江首漂,中国人10人遇难。[6]
其时的媒体报道[7]
而后中国探险家又以7人殒命的代价完成了黄河首漂。振奋国人的同时也深深刺痛人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江河漂流活动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87〕41号),国内漂流探险运动一度沉寂,但漂流旅游却悄悄兴起。国家体育总局水上管理中心2013年提出“要不断扩大社会大众参与各类水上活动的人数,全面推动水上各运动项目工作向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8]以及后续等文件的发布,表明着政府对这项运动的大力支持。也由于这么多人的努力和支持,我国才得以渐渐出现“十大漂流胜地”,我们才能在国内能像蛙儿子一样乘舟四处耍。对于漂流运动的前景,小D是持乐观态度的。
顺便一提,2017年野性中国、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绿孔雀保护行动,集结了全国漂流高手的半壁江山来为此次河谷科考活动保驾护航,成为了一次户外运动和环保事业结合的典范。
四 灯具
灯具会增加蛙去探险的概率。游戏里的灯具有三种,蜡烛、灯笼和提灯。小D攒钱给paper买了蜡烛和提灯之后却一直没等到paper探险的照片,但出去露营和在路上徒步的照片却是很多。paper的爱好倒是和小D很像。
小K家的探险蛙(感谢小K供图)
后来小K发来她家蛙的图片,小D一看,这不是不是在探洞嘛。探洞,即洞穴探险运动,是自人类穴居时便出现的活动。古人一般是用火把来作为探洞的照明用具,即“烛”,蜡烛实际意为指“蜡制的‘烛’”。
蜡烛一般作为室内照明用具,游戏中烛台下面的两个小脚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由于蜡烛燃烧的亮度较低,观物时常需秉烛而观,所以烛台又往往会有手柄以方便手持。拿它作为洞穴探险的照明用具虽然简陋,但也说得过去。蜡烛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通过燃烧情况检测洞穴中的氧气,这点在盗墓题材作品中经常会有提及。实际上这种检测未知洞穴空气的做法在现代洞穴探险中也有所使用。
东晋灯盏
但蜡烛终归是室内照明用具,为了方便行进中照明,为其加上灯罩,便制成了灯笼。灯笼具有一定的防风和防雨性能。游戏中的手提灯笼是典型的日式丸型提灯,在日本较为常见。有种说法称中国现在广泛流行的大红灯笼实际上自开国大典时借鉴了这种设计。[9]
▲游戏中的灯笼
▼丸型灯制式
继续拼命割草,就可以攒钱给蛙儿子买一盏马提灯。据说这种灯是由于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而得名。传统马提灯是以煤油为燃料。由于其外部灯罩等构造,具有优秀的防风雨性能。现代户外活动中,虽然靠电池供电的灯具成为主流,马灯制式的灯具仍有一席之地。(山洞里就有三盏老式马灯哦,据说倒上煤油的话还能用)
在这种煤油灯的基础上,人们发明了汽灯,即以液化瓦斯气体为燃料的灯具。这种灯具在提供照明的同时也可以给人们提供温暖,而亮度也并不逊色。且其续航能力很强,一罐230g的液化气体(扁气罐)可以维持其持续燃烧一到两个夜晚。并且在北方的冬季,电池放电受温度影响时,汽灯使用高山罐便能维持其正常使用。某老山友也有一盏这样的气灯。(出于拍摄需要,图片里灯的亮度被调到了最低。)
▲paper的提灯
▼某老山友的提灯
五 总结
经过这么一番研(乱)究(扯),小D发现咱们的蛙实际上是一个爱好着徒步、野营、漂流、探洞等多项户外运动的野外达人。
有必要提及的是蛙装备的颜色。因为户外运动一般会秉承着环保和安全两个原则,所以在颜色选择上会有所讲究。作为一个以户外为特色的环保社团,安全与环保这两项原则也一项是协会所秉持的。小D比较喜欢给paper佩戴迷彩头巾和土灰色帐篷。
在从事探洞、攀登、高海拔漂流等高风险运动时,一般会尽可能选择显眼的颜色。所以我们会看到洞穴探险家、登山运动员他们衣服和装备的颜色往往是黄、红、橘黄之类的艳丽的颜色,以便发生意外时会被及时发现。
而在保障个人安全性的前提下去丛林等地域活动时,衣服和装备往往会选择一些不怎么显眼的颜色,以避免过于鲜艳的颜色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尤其在物种调查等活动中,这点尤为重要。比如小D的帐篷、山诺会的头巾,都是贴近自然的绿色。不过不太建议搞极端,整一身迷彩色。那样一旦发生意外,很有可能会无法被搜救人员发现。
这种尽可能不惊扰自然的做法属于LNT(Leave No Trace走过不留痕)原则的范畴。此原则旨在体验自然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小时没好好听的要复习了哦~)
经过这么一大堆闲扯,小D也强行蹭了一波热度,希望能让大家对户外用具和户外运动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在出游时能环保出游。由于小D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加指点哈~
参考文献:
[1]日本的手ぬぐい文化您知道多少?[Z/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ce4a2150102x1de.html.2016-06-22 /2018-01-27
[2]日本手拭巾有什么妙用[Z/OL].http://www.100how.com/tips/2016-12-31/9159.html
[3] 刘清,野外生存之旅简易帐篷.兵器知识,2005年第3期,37-39.
[4]杨添祎. 加拿大第一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5]莫再美.漂流运动文化的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14(05):60-63.
[6]唐邦兴.长江河源区科学考察与漂流探险[J].地球科学信息,1987(03):2-4.
[7]陈德龙.漂流长江胜利完成[J].中国邮政,1987(02):47.
[8]王兵垒,曲天敏.漂流运动的价值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09):89-91.
[9]参珍.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是由谁设计布置的?[J].上海工艺美术,1997(04):25-26.
希望能结合这款游戏和山友们进行一些关于户外装备和户外运动的交流。转发票圈请随意,转载请联系作者。
( 本文撰写于芥舟记,而后面向山诺会山友对原文进行了适当修改。原稿见“阅读原文”)
撰文供图编辑美编鸣谢
小D大笑贾贺桐哈哈Kid、星星、乌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