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的主題是电影《颐和园》。关于其他同名条目,請見「颐和园」。
頤和園Summer Palace台湾海报基本资料导演婁燁监制方勵耐安西勒万·布兹特恩编剧娄烨梅峰马英力主演郭曉冬郝蕾胡伶张献民配乐裴曼·雅茨达尼安(英语:Peyman Yazdanian)摄影花靑剪辑娄烨曾剑制片商勞雷影業有限公司夢工作電影羅森製片公司梵太奇電影片长140分钟产地 中国大陆语言汉语、德语上映及发行上映日期
2006年5月18日 (2006-05-18)(坎城影展)
2007年2月10日 (2007-02-10)(香港)
2008年8月15日 (2008-08-15)(台湾)
预算2000万元人民币[1]票房14万美元
《颐和园》(英語:Summer Palace)是一部2006年中國大陆电影,由娄烨执导,郭晓冬、郝蕾、胡伶和张献民主演。影片讲述了两名青年男女跨越十几年的的感情纠纷,其中穿插着六四事件等社会背景。本片也是中国大陆首部男女主角正面全裸出镜的电影[2],而早期电影如《蓝宇》(2001)[3]、《绿帽子(英语:Green Hat)》(2003)[4]、《星星相吸惜》(2004)[5]等有男性正面全裸的镜头。
本片于2004年9月开机,2005年5月关机,拍摄时长九个月。取景地点包括北京、重庆、武汉、柏林、北戴河、图们。《颐和园》于2006年5月18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电影中的政治色彩与大量的性爱场景在中国大陆受到关注[6],因未经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而擅自参加戛纳电影节,本片在中国大陆被封禁,导演与制片人受到了处罚。
剧情[编辑]
1987年初,中朝边境图们。邮递员晓军去邮局拿信件,之后来到余虹父亲开的杂货铺。余虹打开信件,发现自己被北京的“北清大学”录取。余虹在一个篮球场与晓军见面,晓军与几个打篮球的人发生争执,被打得鼻青脸肿。晚上在草丛中,余虹与晓军发生了性行为。
余虹乘火车来到了北清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一天,余虹结识了隔壁宿舍的女生李缇,聊天中她告诉余虹她男朋友若古在柏林留学。李缇和余虹与回国后的若古见面,并与在同一大学的周伟结识。余虹逐渐与周伟走近并与其发生性关系。两人在颐和园昆明湖泛舟,在夕阳下相依。
余虹去周伟宿舍,发现他正与一个女生一起吃饭,余虹见状离开。周伟去台球厅找余虹,余想挣脱周伟的怀抱,但最后顺从。在一次欢愉后,余虹要周伟去结扎,并称那样就不疼了。周询问缘由,余说是心理学老师告诉她的,并且她和他上过床。北清大学的学生开始去天安门,余虹几人也一同跟随。李缇与周伟在宿舍进行性行为时,被学校人员发现。余虹见到了周伟的一名舍友,他告诉她教务处已经知道了周李的事情,让她不要再去见周伟。
余虹遇到了来北京探望她的晓军,两人和衣而卧,半夜晓军悄然离去。余虹发现晓军不见,急忙到操场寻找。在操场示威过程中枪声响起,学生们开始四散。余虹的舍友冬冬找到周伟,告诉她余虹不见了。周伟急忙带领冬冬寻找余虹,但未果而返。冬冬再次找到周伟,告诉他余虹已离开。若古离开北京返回柏林,余虹与晓军则返回图们。当时恰为1989年。
1991年,余虹离开图们去往深圳。1994年,周伟与李缇到达柏林。1997年,余虹与深圳好友王波到达武汉。余虹在一间卡拉OK唱歌,之后与一个中年男性去了一间餐厅。下雨天,余虹来到中年男人家中,两人拥吻缠绵。余虹接受了其单位同事吴刚的爱意,并与之发生了性关系。余虹去医院墮胎,与吴刚提出分手,并决定去重庆。周伟也打算去重庆,在柏林的一次聚会中,李缇从高楼落下自杀身亡。周伟回到重庆后,在偶然的机会下联系上了余虹,而此时余虹已为人妻。两人见面后余虹借口去买酒而离开,周伟等了一晚上后驾车离开,而余虹在路上看到了驾车途中的周伟。
演员[编辑]
演員
角色
備註
郝蕾
余虹
影片的女主角,来自吉林省位于中朝边境的小镇图们,一名就读于虚构的北清大学的年轻学生。她想要更强烈的生活,她与周伟的恋情是影片的基础。导演娄烨称在选角色时,郝蕾是唯一拒绝这个角色的女孩,正因为这一点,他才确定她是最适合这部戏的女主角[7]。
郭晓冬
周伟
余虹的大学同学,也是其男友。他的性格不坚定,做事犹豫不决,对待感情也举棋不定。郭晓冬称第一次听娄烨讲了这个剧本后就被打动了,但等待了4个月后才确定由他出演。[8]
胡伶
李缇
余虹在大学的好友,最后成为其情敌。
张献民
若古
李缇的男朋友,在柏林留学。
崔林
晓军
余虹在图们的男朋友。
曾美慧孜
冬冬
余虹的大学舍友。
白雪云
王波
余虹的好友。
王泷正
吴刚
余虹的同事,与她交往过。
段奕宏
与余虹结识于卡啦OK,余虹曾为他堕胎。
主题[编辑]
导演娄烨称这部影片探讨的是爱情。他认为余红和周伟最美好的瞬间是在颐和园湖面上泛舟的场景,这是片名《颐和园》的含义。[9]主演郝蕾认为“《颐和园》是一个少女的成人礼,也是娄烨他们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7]。也有评论认为《頤和園》是一部愛情電影,卻也是一部政治電影,只是愛情濃烈明朗,政治隱晦迂迴,用愛情來掩護政治[10]。
制作[编辑]
2004年9月,《颐和园》在北京开机[11]。2005年5月影片在柏林关机,拍摄历时长九个月。剧组先后辗转北京、重庆、武汉、柏林、北戴河、图们六个城市,导演娄烨从900多本拷贝中剪出了9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制作出134分钟的“征求意见版”。[12]
发行[编辑]
2006年5月18日,《颐和园》于法国坎城影展首映[13]。其后陆续在加拿大、韩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上映。
家庭媒体[编辑]
《颐和园》于2008年1月28日在法国释出二区版DVD。单碟版包括原声普通话配法文字幕的影片、制作特辑纪录片、一个有关审查的特辑、娄烨的电影笔记和剧组的传记。[13]一区版DVD于2008年3月11日在美国释出[14]。
评价[编辑]
《颐和园》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映,最引人注目的是戛纳电影节[15],它是当年唯一参加角逐的亚洲电影[16],但未获得任何奖项[15]。
这部电影的口碑还不错。有人赞赏了电影的野心及深度,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电影太长了,有足足140分钟。德里克·埃利(Derek Elley)在《综艺》志上写道:“这部电影有一个半个小时是多余的”[17],《每日电讯报》的评论也说这部电影“有半个钟是没用的”,不过该片是“一部不成熟而又令人激动的新作品”[18]。《卫报》也认为电影“太长了而且很啰嗦”,但同时也“很出色”[19]。《纽约时报》的影评人A·O·斯科特评论道“尽管这部电影长达有2小时20分钟,但它就像流行音乐一样快速而有节奏地变化。[20]法国《世界报》影评指出,从未在中国电影里看到如此大胆赤裸演出,但是陷在粘腻的抒情情调和忧伤的音乐衬景里,反叛力道跟着降低[21]。
本片在美国发行时未评级[22]。一些美国影评人说《颐和园》是这些年来性爱最露骨的电影之一。《纽约客》的大卫·邓比(David Denby)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一部电影中有这么多的性爱情节[23]。
禁令[编辑]
2006年5月15日,《颐和园》送到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接受审查。次日电影局转述了审片委员会的审片意见,称“画面太暗,看不清,声音也听不清楚”,从而拒绝审查[24]。17日再度送审,同样被拒绝。但娄烨坚持以私人名义带领主演郭晓冬、郝蕾等出席电影记者会及首映礼[25]。9月1日,娄烨因违规参赛,和该片的制片人耐安一起,被广电总局处罚5年内不得拍片[26]。但在被禁的5年内,娄烨仍参与了两部电影的拍摄[27]。
奖项[编辑]
2001年,本片剧本获韩国釜山电影节青年导演计划的剧本奖。[28]
参见[编辑]
《苹果》,李玉执导的2007年电影,同样由勞雷影業制作,被广电总局封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被禁电影列表
参考资料[编辑]
^ 《颐和园》再审不过 娄烨为戛纳宁愿违规. 新浪娱乐. 2006-05-18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4).
^ Review: ‘Summer Pal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ublisher: Variety. Published: 18 May 2006. Retrieved: 18 April 2014.
^ Testing China's Censors With a Gay Love 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thor: Steve Friess. Publisher: The New York Times. Published: 12 January 2002. Retrieved: 18 April 2014.
^ High Falls Film Festival - Celebrating Women in Film - Movies at the 2004 High Falls Film Festival - THE GREEN HAT – Feature, China, 20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ublisher: HighFallsFilmFestival.Com. Published: 2004. Retrieved: 18 April 2014.
^ Queering Chinese Comrades - Through the Lens of Director Cui Z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drey Tse. www.academia.edu. Retrieved: 18 April 2014.
^ 专访娄烨:我想更加自由地拍电影. 腾讯网. 2012-04-16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 7.0 7.1 郝蕾:拍《颐和园》前已失爱 前男友太小气. 凤凰网娱乐. 2012-04-01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 郭晓冬亲口解密戛纳唯一入围华语片《颐和园》. 新浪网. 2006-04-28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8).
^ 《颐和园》亮相戛纳 娄烨 我是“限制级导演”. 腾讯新闻. 2006-05-20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婁燁頤和園:政治巨靈. 開眼電影網.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 娄烨执导电影《颐和园》秘密开机 郭小冬主演. 搜狐. 2004-10-04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 戛纳电影节完全名单公布:《颐和园》将竞争金棕榈. 金羊网. 2006-04-22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13.0 13.1 Une Jeunesse Chinoise (Summer Palace). Océan Films. [200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7).
^ Summer Palace (2008) - DVD/Video. Yahoo Movies. [2008-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 15.0 15.1 Festival de Cannes: Summer Palace. festival-cannes.com.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 Landreth, Jonathon. 'Palace' producers challenge Beijing censor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6-04-22 [200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7).
^ Elley, Derek. Summer Palace. Variety. 2006-05-18 [200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 Sandhu , Sukhdev. Cannes 2006: love in Paris and hatred in Ireland. The Daily Telegraph. 2006-05-19 [2007-08-13].
^ Solomons, Jason. Give Pedro the prize. The Guardian. 2006-05-21 [200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9).
^ Scott, A. O. Summer Palace - Movie -Review. New York Times. 2008-01-18 [200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 《颐和园》裸露场景大胆 震撼戛纳法国影评人. 搜狐. 2006-05-19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Summer Palace (2008):Reviews. Metacritic. [200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2).
^ Denby, David. Moral Landscapes: "Still Life," "Summer Palace," and "Cassandra’s Dream". The New Yorker. 2008-01-21 [200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0).
^ 戛纳电影节18日开幕 《颐和园》被拒审. 新浪. 2006-05-17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 电影《颐和园》涉六四内容遭北京封杀. 博讯新闻网. 2006-05-19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 娄烨违规参赛戛纳电影节 五年内不准拍片(图). [200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6).
^ 流放者娄烨:曾以为《颐和园》是最后一部电影. 腾讯福建频道. 2012-04-17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比《色戒》好看,虽然被禁,却是中国最好的青春片. 齐鲁晚报网. 2016-01-25 [201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外部链接[编辑]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頤和園》的资料(英文)
Yahoo奇摩電影上《頤和園》的資料(繁體中文)
開眼電影網上《頤和園》的資料(繁體中文)
AllMovie上《頤和園》的资料(英文)
爛番茄上《頤和園》的資料(英文)
查论编娄烨执导电影
《危情少女》(1994)
《周末情人(英语:Weekend Lover)》(1995)
《苏州河》(2000)
《紫蝴蝶》(2003)
《颐和园》(2006)
《春风沉醉的夜晚》(2009)
《花(法语:Love and Bruises)》(2011)
《浮城谜事》(2012)
《推拿》(2014)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2018)
《兰心大剧院》(2019)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2024)
查论编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票選「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統計至2010年8月)1-10001 悲情城市 · 002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003 童年往事 · 004 阿飛正傳 · 005 小城之春 · 006 臥虎藏龍 · 007 一一 · 008 戀戀風塵 · 009 龍門客棧 · 010 花樣年華11-20011 梁山伯與祝英台 · 012 恐怖分子 · 013 愛情萬歲 · 014 黃土地 · 015 俠女 · 016 甜蜜蜜 · 017 英雄本色 · 018 無間道 · 019 阳光灿烂的日子 · 020 马路天使21-30021 重庆森林 · 022 紅高粱 · 023 喜宴 · 024 神女 · 025 風櫃來的人 · 026 春光乍洩 · 027 胭脂扣 · 028 兒子的大玩偶 · 029 破曉時分 · 030 海灘的一天31-40031 精武門 · 032 阮玲玉 · 033 霸王別姬 · 034 色,戒 · 035 秋菊打官司 · 036 小武 · 037 倩女幽魂 · 038 秋決 · 039 海角七号 · 040 一江春水向東流41-50041 蓝风筝 · 042 戲夢人生 · 043 黑暗之光 · 044 鎗火 · 045 三峽好人 · 046 活著 · 047 董夫人 · 048 再見阿郎 · 049 功夫 · 050 無米樂51-60051 养鸭人家 · 052 大路 · 053 東邪西毒 · 054 大红灯笼高高挂 · 055 青梅竹馬 · 056 流氓大亨 · 057 小畢的故事 · 058 小姐撞到鬼 · 059 猛龍過江 · 060 老井61-70061 青少年哪吒 · 062 不能沒有你 · 063 天水圍的日與夜 · 064 盲井 · 065 香港製造 · 066 少林足球 · 067 飲食男女 · 068 稻草人 · 069 母親三十歲 · 070 半斤八兩71-80071 醉拳 · 072 新蜀山剑侠 · 073 玉卿嫂 · 074 星星月亮太陽 · 075 獨臂刀 · 076 光陰的故事 · 077 多桑 · 078 大話西遊(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 079 女人四十 · 080 可可西里81-90081 站台 · 082 頤和園 · 083 瘋狂的石頭 · 084 一個都不能少 · 085 海上花 · 086 藍色大門 · 087 河流 · 088 無言的山丘 · 089 投奔怒海 · 090 汪洋中的一條船91-101091 天才與白癡 · 092 藍與黑 · 093 舞台姐妹 · 094 早春二月 · 095 小玩意 · 096 林家铺子 · 097 十字街头 · 098 警察故事 · 099 武狀元黃飛鴻 · 100 鬼子来了 · 101 洞
查论编六四事件背景思想前導
新启蒙运动
80年代文化热
央视纪录片《河殇》
1986年長江漂流遇難
1987年黃河漂流遇難
四五运动
北京之春
中國學生運動史
1979年人大学运
1980年大学生竞选风潮
1981年內蒙古學運
1986年學潮
柴庆丰事件
經濟變革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官倒
腐敗案
价格闯关
1980年代末通貨膨脹
政治環境
华国锋下台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第五個現代化
清除精神污染
資產階級自由化
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波民主化
东欧剧变
胡耀邦下台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
經過發展
胡耀邦之死
紀念活動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四二七游行
天安門絕食
戈巴契夫訪華
六四戒严
天安门毛泽东像污损案
民主女神
《民主歌聲獻中華》
全球華人大遊行
六四清场
部隊抵制
鄧小平講話
《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黃雀行動
六四绿卡
行政命令
保護法案
相關條目
人物
持不同政見者
女性角色
共和国卫士
學生與政府對話
學生組織資金
海報與傳單(英语:Student posters and leaflets dur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學生宣傳(英语:Student propaganda dur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新聞報導(英语:People's Daily during the 1989 Student Movement)
外國媒體
民主運動
成都市
其他地區
反應
諾貝爾和平獎
平反六四議案
政治清洗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言論審查
出版物
電視
網路
中国共产党八大元老
邓小平
陈云
彭真
杨尚昆
薄一波
李先念
邓颖超
王震
万里
宋任穷
习仲勋
政治局常務委員
赵紫阳
李鹏
乔石
胡启立
姚依林
地方領導
李锡铭
陈希同
江泽民
朱镕基
胡锦涛
其他人士
鲍彤
羅幹
阎明复
袁木
温家宝
吴学谦
運動成員學生成員
王丹
柴玲
方政
封从德
劉剛
李錄
刘贤斌
沈彤
唐柏桥
王有才
吾爾開希·多萊特
熊焱
张伯笠
赵常青
周勇军
陳衛
周锋锁
李進進
吴建民
熊炜
其他人士
“坦克人-王維林”
北島
崔健
戴晴
方励之
韩东方
侯德健
刘晓波
钦本立
王炳章
严家其
喻东岳
王军涛
陈子明
苗德顺
任畹町
楊天水
张贤亮
周舵
陳明遠
吴仁华
万润南
骆一禾
老木
運動組織
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
北京工人自治联合会
保衛天安門廣場總指揮部
天安门民主大学
武裝部隊軍事將領
刘华清
迟浩田
杨白冰
趙南起
秦基伟
洪学智
梁光烈
徐勤先
戒嚴部隊
陸軍第12集團軍
空降兵第15軍
陸軍第20集團軍
陸軍第24集團軍
陸軍第26集團軍
陸軍第27集團軍
陸軍第28集團軍
陸軍第38集團軍
陸軍第39集團軍
陸軍第40集團軍
陸軍第54集團軍
陸軍第63集團軍
陸軍第64集團軍
陸軍第65集團軍
陸軍第67集團軍
相關作品书刊
《幾乎是革命(英语:Almost a Revolution)》
《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英语:A Tiananmen Journal)》
《六四诗集》
《李鵬六四日記》
《李鹏下台嵌字诗》
《六四內部日記》
《人民不會忘記》
《逃離中國》
《向往自由的心》
《改革历程》
《鎮壓人民(英语:Quelling the People)》
《天安門流亡(英语:Tiananmen Exiles)》
《天安門文件》
《八九民运史》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歌曲
《历史的伤口》
《没有烟抽的日子》
《血染的風采》
《自由花》
《一無所有》
《中国》
《1989》
《人間道》
《民主會戰勝歸來》
《家明》
《回憶有罪》
影剧
《血与火的考验》
《飘扬,共和国的旗帜》
《移山》
《天安門》(纪录片)
《天安門上太陽升》
《長城外》
《精裝追女仔之3狼之一族》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
《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
《咕咕鸡饭》
《颐和园》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徠卡:獵手》
《中美国》
《天安門》(音乐剧)
他类
《處決》
香港民主女神
國殤之柱
天安门大屠杀浮雕
64大屠杀纪念碑
自由鬥士
組織與網站
中國支持網絡(英语:China Support Network)
中国民主党
民主中国阵线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
中國人權
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
天安门母亲运动
丁子霖
徐珏(法语:Xu Jue)
六四紀念館
六四文化传播协会
六四天网
紀念活動
週年紀念活動
1週年
5週年
10週年(英语:10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18週年
20週年
21週年(英语:21st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22週年
24週年(英语:24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25週年
30週年
31週年(英语:31st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32週年
33週年
34週年
35週年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
議事亭前地六四燭光晚會
五區六四集會
玫瑰堂前地六四集會
六四襟章
六四酒案
专题
教科书
语录
文库
共享资源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