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首的晚清政府腐朽不堪,在她统治的近半个世纪之中,极其黑暗,主导了一部民不聊生、丧权辱国的近代屈辱史。
纵观慈禧一生,最贪恋权柄,只要是妨碍她权力的东西,必处心积虑地除掉。这种人往往从不在乎友情、亲情,也不管祖制与皇族兴衰,更不管国家荣辱。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在热河,年幼的小皇帝承继大统,慈禧和慈安两个太后联合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杀了八位托孤辅政大臣,夺过权柄,开启了同治一朝。
为了进一步揽权,慈禧开始削弱恭亲王奕訢,运用权术,总算也达到了目的,从此垂帘听政,再无多少顾忌。也许有人说这是政治手段,虽然无情,但还是为了巩固皇权,为了小皇帝同治。真的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同治吗?并不是,而是为了自己永远掌权。
展开全文
同治亲政那前前后后,慈禧真是煞费苦心,经常找茬训同治,今天骂功课学习一塌糊涂,明天骂行为准则不遵守。权力离间了亲情,这位悲剧皇帝只好亲近仁慈、温和的慈安太后。
同治皇帝是不幸的,自身私生活都受到慈禧限制,当和皇后或其他妃子亲密一点时,便斥责他,强势命令他去幸宠富察氏,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悲哀的,何况还是皇帝。
慈禧当然愤怒地忘了儿子,下令停止进膳食和汤药,禁止接见大臣,于是没几天,同治就驾崩了,无后,享年20虚岁。
机会来了肯定要弄死皇后,也是慈禧下令要她殉葬,可怜的皇后还怀有同治的孩子,也因此死得更快。因为慈禧已立同治的四岁的小堂弟,也是后来的又一傀儡光绪帝。
光绪帝的皇位远没有同治帝的自信,只能、更加是傀儡的命,袁世凯早就看透了这点,戊戌变法事件中才选择告密,从来人心最可怕。光绪帝的悲剧是同治帝的继续,看了同治遭遇之后,也不再觉得惊讶。历史有它正义的地方,任何事或任何人,虽得逞一时,终逃不过历史的评判。慈禧主导的近代屈辱史让人痛惋,但清王朝的掘墓离不开她这个优秀的助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