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费称,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发起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实际上,自拼多多在2021年实行“仅退款”后,各个电商平台陆续跟进,近年来,无数商家“苦‘仅退款’久矣”,而在2024年9月,以淘宝、1688为首的平台也率先着手整改“仅退款”。
从那时起,“‘仅退款’将取消”的传言屡屡出现。而今靴子落地,商家们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这或许也意味着,各个电商平台正重新致力于构建有序且良性的竞争环境。
被国家市监总局点名
淘宝、拼多多修改“仅退款”规则
“仅退款”在消费市场的热度高居不下。昨日(4月22日),相关消息一经曝出,便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话题#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阅读量已超2.3亿,#全面取消仅退款是反内卷的必然#阅读量超126万;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该话题也迅速发酵,引发诸多讨论。
截图自微博平台
从小红书上一篇关于“是否支持取消仅退款”的投票结果可知,部分网友支持取消“仅退款”,而部分选择“不支持”的网友,也补充说明其目的在于“建议规范电商经营,实货实发,否则强制要求商家承担退回运费。”
这些因“仅退款”衍生出的争论长久存在且难以调和,最终促使各个电商平台着手整顿。
根据公开报道,在此次“仅退款”的整改中,淘宝、抖音、拼多多、京东、快手等各个电商平台均遵循“保障商家经营自主权、减少平台对售后的非必要介入干预”这一基本原则。
此外,淘宝还提出,其将帮助商家有针对性地解决挽回订单、从退货不便消费者处取回退货货物等。在《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中,平台对“作退款处理”的情形也做出了更多限制,比如,淘宝将基于大数据能力,从多个方面综合判定卖家出售的商品质量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支持退货退款”。
拼多多也在意见征集中提出,若用户提交“退款无需退货”申请后36小时内,商家逾期未处理,拟修改规则变更为“平台将视实际情形判定是否支持退款给用户”;而目前,拼多多对该申请的处理方式为“系统默认商家同意该仅退款申请并自动退款”。
事实上,这并非是各电商平台首次出手整治“仅退款”,据仪美尚此前报道,早在今年1月,淘宝天猫、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已经陆续更新售后政策,加强对恶意“仅退款”行为的治理。
另外,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也特别提到“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并强调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保障商户正当权益。
来自监管层面以及商家端的压力层层袭来,电商平台终于开始正视商家利益,而备受争议的“仅退款”也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
买卖双方双向调整
推动行业治理从粗放走向精细
早在2021年,为解决生鲜、日用品等低价商品的售后难题,拼多多率先提出“仅退款”,其本意是当消费者遇到货不对板、商品破损等问题时,无需承担退货的运费成本便可收到退款。
不可否认的是,初期,“仅退款”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买卖双方的体验,并增加了平台流量。对于买家来说,其售后流程简化,且在平台的保障下,购物也更加安心;同时,这一政策也倒逼部分商家谨慎卖货,提高商品质量。
随着电商平台增速放缓,为了争夺流量,淘宝、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在2024年效仿起拼多多,开始实行“仅退款”政策,而在“用户优先”原则下,“仅退款”慢慢“变味”,逐渐发展出一种“双输”局面。
一方面,在平台的偏袒之下,用户可以肆意选择“仅退款”,因此催生出大批“羊毛党”。据公开报道,部分用户批量下单,而后借助AI等工具生成图像,伪造问题商品证据,以此骗过系统审查,实现“0元购”。
据爆料,某网友通过钻“仅退款”空子,获得了大批商品,转而在咸鱼等二手平台出售,以此获利。仪美尚也曾报道,2024年全面实行“仅退款”后,相关法律文书创下近14年来峰值。
另一方面,商家投诉无门,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只能在商品质量上“做手脚”,这其中也包括不少优质商家。而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利益。
对此,某品牌电商负责人告诉仪美尚:“构建健康电商生态需平衡多方权益。理想状态中,消费者、平台与商家应形成有序、透明、公平的共生关系:消费者信任平台,平台保障商家,商家服务用户,形成良性循环。”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当“仅退款”规则调整后,商家将获得售后自主处置权,但需提升服务专业性以避免消费纠纷[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消费者权益保障模式同步转变,需加强购物决策的审慎性。“这种双向调整既要求市场主体提升合规能力,也推动着行业治理从粗放走向精细。”